由延安大学离退处和老年书画社举办的离退休职工书画根雕艺术展,吸引了不少师生。校领导十分重视,党委书记王亚杰同志亲笔题辞:“人间重晚情”,引人深思。这是一场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促进作用的书画根雕艺术展,值得参观。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几方面。
一是书励志语,传正能量。
所展出的108副书法作品,书写的多系激励师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内容,向观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如原副校长任廷祥同志专用工整的楷书写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条幅:“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字正情深,让人看着无不肃然起敬。有的作品结合延大校史创作诗句。如杨岚山同志的作品:“玉章理念逸夫情,立身为公聚智能,桃李不言自成溪,民族复兴铸忠魂。建国六五驚回首,龙脉一承有后人。”首句将延大第一任校长共产党人吴玉章为革命培养人才的办学理念与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助学义举并题,体现延大宽广包容的襟怀。二句赞颂延大立身为公的办学宗旨。三句突出延大广受人民欢迎的群众基础。四句赞颂延大为民族复兴做出的巨大贡献。五、六两句,寄予延大以厚望。全诗既热情赞颂了延大光辉的历史,又表达了对师生再立新功的期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也有的作品侧重激励学子立志成才。如苗维东同志的楷书作品:“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为梯。”既劝勉学生要勤奋学习,又鼓励学生要立志攀高峰。
二是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激发爱国感情。
我国的汉字书法,有独特的艺术之美,是我们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独特的文化符号,历经千百年的丰富发展和传承,成为重要的爱国感情的载体,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传统。所展出的百余幅作品,真、草、隶、篆应有尽有,风格各异,美不胜收,既是一次民族书法艺术的大展示,也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当你走进展室,立刻就被一幅《三国演义》开卷词的大草书作品所吸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屈折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其气势磅礴,运笔的流畅,给人以极大的震撼。这是原延大副校长马海平同志的作品。它既可给人以草书艺术众多的享受,又可唤起我们对民族英雄辈出历史的强烈自豪。原延安医学院副院长王双才同志的篆书作品:“不管路有多远,寻梦就有力量。”古朴厚重,苍劲有力,既显示了篆书艺术的独特魅力,又表达了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爱国情怀。许多老同志以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书写古典诗词,既展现了古典诗词艺术之美,又展现了中华文化书法之美,充满爱国赤子情怀。如原延大工会主席马志昌同志,以行云流水般俊逸的行书,书写了宋代一首咏梅诗:“雪格冰姿蜡蒂红,水边山畔淡烟笼。江风也似知人意,密递清香到室中。”既赞颂了梅花的高洁品格,也展现了行书自然流畅的书韵之美。退休干部雷祝期同志,以端庄的隶书,书写了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书法的技艺之美,与诗句的写景抒情之美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的爱国主义启发和教育。
三是雕树根秀,赞生活好。
所展出的38件精致根雕作品,均由现年85岁的离休老干部高茂林同志提供。他青年时期曾在地方工作,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爱好雕刻技艺。离休后,坚持深入农村选购群众挖来用作烧柴的枯树根,先后制作根雕作品500件。这次从其中选出38件,组成一组龙腾盛世,鹤鸣云霄的根雕艺术展,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颂之情。最长的龙雕近两米。最高的鹤雕近一米,形象毕真,栩栩如生。
四是绘艳丽画,颂晚年福。
展现内容除书法、根雕外,还有十余幅绘画作品。特别是几幅花鸟作品,色彩艳丽,热情奔放,表达了老人们对晚年幸福生活的热烈赞颂深情。如年届八旬的李芳茹老人,展现了一幅长近两米高近一米的《花开盛世》作品。画中艳丽的牡丹带露盛开,象征着人民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蒸蒸日上,美不胜收。年过六旬的女职工鲍碧娥,也满怀深情地展出了一幅《花开富贵》的画,同样以浓墨重彩表达了她对晚年幸福生活的赞美深情。
唐诗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这次离退休职工书画根雕艺术展,为延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