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盛夏陕北也是同样的炎热,好在这一天雨后薄雾锁大山,气温又是出奇的凉爽。然而无论天气怎样,这群年愈古稀的老党员在党日活动中,心情总是澎湃的,行动总是积极的! 乘三辆大巴徐徐地行进在新建的高速路上,两厢山头早已是郁郁葱葱,连绵的山峦被绿色復盖后风景煞是美丽!可此时大家的心境早已跨跃几十年前的"革命",老同志们说:这叫不忘初心! 在热烈的言谈互动中,汽车穿越过一个个新兴的村庄,河流与桥梁,约莫有两个钟点便直达目标"志丹“县城。看一眼窗外,惊讶与喜悦同时袭来,如今的志丹远非当年的山乡小县,再不是几十年前那个简陋的"红都”,新街两边现代化的高楼栉比鳞次。街边的气象,昔日志丹人的土气已是荡然无存!
坐落在城北炮楼山与瓦窑山之间高地的"刘志丹烈士陵园”依然雄伟壮观,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整修,在一片苍松翠柏和百花绿荫的衬托下苑若一座肃穆的花园。跨步陵园,拾阶而上,穿过雄伟的石牌楼左手旁建有由习仲勋同志题写的《刘志丹革命事迹陈列馆》,再上即是陵园上院。院内一座醒目的纪念亭,亭内矗立的石碑上刻有毛泽东主席的原话:"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围绕着亭子四周布满了众多赞誉与祭祀的碑文。有毛泽东的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的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千千万,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的、陈云的……目不暇接。再往深处便是烈士纪念堂及志丹将軍墓。 一面鲜红的党旗,一条醒目的横幅。在饱含沉痛、敬仰的心情中一群"不忘初心”的老人(党员)们献上花篮,高举右拳面对党旗、面对烈士发出来自内心的誓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人生往往可遇一种难觅的缘分,说来,志丹将軍也算是我的隔代"校友",我们都曾就读于"榆林中学"只是他是在大革命时期"求学"加"革命"的先贤,而我是新中国时代的一名学生。清晰地记得:在我入校的第一天,学校就组织我们参观了那个当年刘志丹"闹革命”的小院,以传统教育的方式介绍了志丹将軍(时任榆林中学学生会主席)当年作为学生领袖领导学生运动,与反动軍伐井岳秀进行斗争的事迹。也从那时起刘志丹这个英雄的名字就成为我心中的偶像。 而后经党组织派遣,老校长杜斌丞先生的推荐,刘志丹远下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习武,至此开始了他革命的武装斗争的一生。由于其少年时期接受了进步思想,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后来无论是在"兵运”策反工作中,还是在组织"暴动"中,无论是失败或者是成功,都显示岀一个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和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在精心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他日以继夜,欧心沥血,扎根群众,深得民心被陕北人民親切地称为"老刘""刘青天”。就连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对刘志丹也有很高的评价,在他的著作《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里赞誉刘志丹为"陕西罗宾汉”。也由于他与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成功地开创了陕北赤色根据地,才得以让长征走来的中央红军有了落脚之地。让中国革命有了神圣的发祥之源。我们可以无愧地说:刘志丹将軍对于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日月可鉴! 志丹将軍英年早逝,壮烈牺牲之时只有33岁,身后所遗之物除了公文,只有"两支香烟”,悲哉!壮哉!我的大将軍!回看今天那些算不得将軍的腐败落马将軍,让我们作何感想?相比之下,难怪当年遣陵之时挟道民众痛放悲声!子民难舍父母官啊!志丹早逝,英名永存,他的精神风范不朽业绩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跟着党旗前行,绕过一片繁华,大家来到当年的中央机关驻地即“红大”旧址。这是一片拓凿于砲楼山麓的红岩石窑洞,大小规格不一排列于山角之下,约有廿孔之余。形像地说:此地可谓"中南海"的前身。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陈云……众多中央领导都在此处安身,而确切地说,它只能作挡风避雨之用。然而,就在这破烂不堪的石洞里领袖们运筹帷幄,做着惊天动地、举世无双的事情!仰望着院内那颗荗盛的大槐树让我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寒暑相际、风雨飘摇只有它是这历史的见证。而我们要做的只能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