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章荟萃>>正文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五大要点
2014-06-13 16:20 惠清发* 白凤英 

                                       惠清发*  白凤英

(延安大学老教授协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也逐步增加。这里从一份科普资料的调查显示,85%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水平。因此,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议事日程的大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本文仅就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五大要点:即“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四个有(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几个老友);五个要(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借住《延安老年生活》杂志的平台,与同仁们交流切磋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

毋容多言,生命由天赋,寿命靠人为,生身靠父母,健康靠自己,遗传只是健康的起跑线,养生保健才是生命的新起点。人常说:“好儿好孙子,不如好身子”;曾有一位朋友颇有感慨地说过一句话:“人生在世什么都是别人的,唯有身体是属于自己的!”此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偏颇,但确也是真话!一个人如没有了健康的身体,那你还能有什么呢?还能做什么呢?健康是人的第一要素,拥有健康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身体不好,就会增加保持良好心态的难度,也会使生活质量下降。当然,健康一定程度上讲是相对的;即使患了某种疾病,如果能正确对待,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让病情加重,就是以健康为中心的表现。有人说:“健康是无形资产,保健是银行存款,拼命是本钱透支,住院是信贷还钱;”也有人说:“缺什么也别缺健康,健康不是一切,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电视上曾有句广告语:“朋友,如果你有1000,000财富,后面哪些‘0’,分别代表金钱、美丽、地位、名誉、快乐、家庭等等,而前面的那个‘1,则代表了健康。有了这个‘1’,后面的哪些‘0’才有意义”, 这就是健康的理念。你想,即使腰缠万贯,富甲一方,或高官厚禄,事业发达,或貌如天仙,多才多艺,如果是体弱多病,终日离不开药物,这样的人生岂不也是黯淡无光吗?

“以健康为中心”,不仅是我们老年人生活的指导思想,更重要的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家庭、财富、名利、快乐、幸福将都是水中花,镜中月。健康与我们的生活同行,健康与我们的生命同行,健康与我们的一切同行。因此,有利于健康的事就积极去做,把他做好。学习、娱乐、健身、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社会交往、防病治病这些都是有利于健康的,我们就要转变观念,摈弃旧的自我,把握好离退休是人生的第二个舂天,而老年不在意味着落日黄昏,不在意味是孤独寂寞。“莫言秋色山容淡,山到深秋红更深”。有人戏称:“青年人用健康换金钱,老年人用金钱换健康。”此话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年轻人忙事业,忙家庭建设。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年轻人不同程度地透支生命,用健康的体魄赚前途、换金钱。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已经对社会和家庭尽了义务,作了贡献,所以到了晚年应该不是追求事业或

—————————————

*惠清发,教授,硕导。延安大学老教授协会理事。

金钱,而是要以健康为主题。据调查离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家安度晚年,另一种是再就业发挥余热。但无论干什么,都应该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与健康的目的相矛盾,就不应该去做,就要坚决纠正。有的老年人退休后,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都不想,一心享清福,结果缺少必要的活动,很快便疾病缠身。有的老年人退休后,不太愿意歇下来,为了赚钱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结果因操劳过度而病倒,甚至丢掉了性命。真可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是错误的。老年人身体健康,不生病,少生病,就能为社会节约大量的医药资源,客观上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对家庭来说能减轻儿女们的负担,让他们集中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不但有利于家庭的和谐,而且也间接的为社会作了贡献。

两个基本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

潇洒一点。即自然大方,轻松自如,不受拘束。离退休后,不再为单位复杂的人

际关系所累,不再受严格的作息制度限制,也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应该说已经具备了潇洒生活的基本条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却不是这样潇洒的活着。例如,有位老人中年丧偶,自己辛辛苦苦地将五个子女抚养成人。晚年苦尽甘来,子女们都各自事业有成。但他仍然独自过着清苦的日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舍不得再取个老伴相互照顾,出门更舍不得坐出租车,晚年生活质量较差。老人逝世时,子女们却惊奇地发现,他居然有十几万元的存款。有一个故事,我听了心颤。他的儿子说他父亲穷了一生,操劳了一生,到快70的时候,上街买菜连根直溜黄瓜都舍不得买。一天,儿子给他兜里塞了200块钱,说:‘爹,您今天上街去溜达溜达,给您个任务,一定得把这钱花掉!还得完全是为自己花的,不许给家里和孩子们买东西!’结果老头也就是泡了个热水澡,回来你猜带什么回来了?二斤豆腐!半个月后老人就得了急病故去。那一代人,心都放在子女身上,自己活的太亏啊!人活着,当然不能完全为了物质享受,但到了晚年,有了一定的消费买力,为什么不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宽松、舒适、丰富一点呢?人们辛苦一生,不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吗?剩菜剩饭就别往冰箱里搁啦,别省了菜钱,费了药钱。

小品《不差钱》里小沈阳的一句经典台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生最大的痛苦你知道是什么呢?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赵本山紧接着补充了一句:“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俗话说:“钱乃生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人说:“有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有病!没什么也行,就是不能没钱!”我个人认为,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对于老年人来说,首先要注重健康,珍惜生命。其次,对自己不要太苛刻,太抠门,俗话说:“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既然如此,“何不潇走一回”呢?常言道:“吃了是福,穿了是禄”。如果老人的经济条件允许,爱吃就吃,想穿就穿,想玩就玩,既不要拼命去赚钱,也不要死抠去攒钱,钱够花了就最好,把数得过来的养老金花出学问可是一种智慧,“人死了钱没花完”真不如生前开明大气些;把积蓄全花光了也不是个办法,毕竟“人没死钱先没了”会更悲哀。要学会理财,学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购物,要舍得在养生保健上花钱,舍得在学习娱乐上花钱,舍得在吃出健康上花钱。生老病死是一切生物的自然规律,人也不例外。古往今来,人世间,帝王将相,才子英雄,谁无不死,谁不归阴,青山依旧常在,夕阳几度常红,大江东逝之水,淘尽千古英雄。古人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糊涂一点。并非说人到老年就不要学习、不明事理或者思想糊涂,而是说要淡泊一点,看开一点,不为日常琐碎事所困扰。通俗地说,就是小事上随意一点。人生苦短,韶光易逝;生如夏花,灭如火烛。糊涂,是人生的一门艺术,老年人一定要学会装糊涂,不会装糊涂的人才是真糊涂!糊涂,人就安静,就能养心,减少操劳和人体的消耗。你看看你周围的老年性痴呆的人,都是年轻时特别聪明的人,都是不会装糊涂的人。人的大脑细胞是一个特殊的细胞群,成人约有140亿个,特殊在他没有再生能力,死一个就少一个。用得多就死得多,大脑功能就失去的多,不会装糊涂,不会节省自己大脑细胞的人,“痴呆”就是一种必然。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虽然指的是日常处事的哲理,但对老年人的养生与健康来说,也是适用的。老年人养成处事“糊涂”的习惯,是养生和延寿的根本大计。一代伟人曾评价过叶帅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我们要的就是学这种大事不糊涂的“糊涂”;有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是凡事不能太计较,做到“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起落由之,听海边潮起潮涨。”因此,生命才是第一位的,何必斤斤计较哪些生活中无聊琐事呢?古人云:“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俗话说:“忍字心头一把刀”,遇事不忍把祸招;周瑜不忍三口气,死在八邱撇小乔;李白不忍贪美酒,死在江心顺水漂。姜公能忍把鱼钓,活到八十又保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心胸宽大能撑船,欢乐健康享百年”。所以,糊涂一点,宽容一点会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充实,何乐而不为呢?与子女相处,千万不要喋喋不休,要有“政协”的位置感,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和错位。要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生观念。“生活琐事宜‘糊涂’,淡泊寡欲杂念除,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

忘记年龄。是说老年人没有必要总在心里惦记着一个“老”字。俗话说:“童心驻,忘岁数”。岁数大了不是本钱。这年头什么都值钱,就是岁数不值钱。有的人常常叹息“岁月催人老,时光不饶人”,甚至害怕过年过生日。其实,年龄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可分为“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一般情况下,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日历年龄”,又称“年代年龄”或“时序年龄”,计算单位为年。“生理年龄”,又称“生理学年龄”或“生物学年龄”,是指从生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衡量人的年龄。“心理年龄”则是指从大脑功能和心里衰老程度来衡量人的年龄。“日历年龄”的“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身体的衰老程度,如果用日历年龄来与生理、心理年龄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有的人是未老先衰,有的人则是老而不衰。有首老年人歌谣:“六十老人比较小,七十老人满街跑,八十老人不算少,九十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

比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驰名世界的快乐老人——宋书如,她60岁开始学习英语,81岁时获北京市英语大赛冠军;82岁赢得全国金牌形象大使电视大赛季军;83岁出书《幸福生活密码》;84岁获北京市“健康老人”和“无记龄美女”的称号……从“日历年龄”来讲,她当时已是一位82岁的老人了(现已高寿93岁),但是,从“生理年龄”来讲,她还是一位中年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思维敏捷、步履轻盈。尤其可贵的是,从“心理年龄”来讲,她甚至只是一位年轻人,从不看重自己的年龄和生死,整天阳光灿烂,穿着时髦,一副健康快乐的心情。其实,她历尽坎坷,46岁独自面对癌症的侵袭,64岁时又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不出3年老伴又撒手而去……然而凭着超凡的智慧、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她战胜了所有不幸,唱出了一曲曲“老年颂歌”,过得快乐而充实。她不是演员,但她比笑星还会逗乐;她不是医生,但听她的一席话,很多身患疾病的人会马上感到心情轻松;她不是专家学者,但她讲的关于现实的“八字箴言”、“人生正负极”、“撒豆理论”却让很多人耳熟祥能……在她写的书中,针对中老年朋友普遍会遇到的种种烦恼,她以聊天的口吻逐一分解,娓娓道来,帮助大家远离烦恼,找回自己的快乐。“一个人晚年是幸福的,他的一生就是幸福的”。这就是宋书如老人一生最深的感受。“朝霞夕阳皆火红,老树新枝花更艳。人到老年不自卑,应把花甲当花季”。

忘记疾病。并不是说老年人有病也不要去治疗,而是不要过度担心自己的疾病。人老了,难免会有病,但不必对所患疾病过分地担心和害怕。对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理当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但防御过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有的老年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病,却总是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而到处求医问药,或对照医学书藉自己“找病”,或找百度网“对号入座”。这种对疾病过度恐惧的心理是非常有害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本来没病的人,也可能“怕”出病来。人常说:“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据医生讲,临床上不少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不要怕病,有病不要讳疾忌医,积极治疗就是了。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病,尤其是对当前人类第一杀手的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脑溢血等),老年人要切忌掉以轻心,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说,体检发现问题,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否则,就会出现危及生命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有句谚语说的好,“旱天未到先修塘,疾病未来先预防”。古人云:“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因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忘记恩怨。是指老年人要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电视剧《渴望》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俗话说:“人生何处不相逢,莫因小怨动声色。鬼神可敬不可谄,怨家宜解不宜结”。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古往今来,高人韵士,都道人生如梦,人生在世如过客,老来逝世如睡寝,华夏如歇店,光阴急匆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小时候听人家说,人就是一张床一个碗,床上有床被,碗里盛满了粥,这是自己的,其他的都是身外的了。小品《不差钱》里小沈阳的另一句经典台词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的一生其实可短暂了,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其实,生活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生活本没有绝对的是与非,看起来幸福的人,心里也许有难言之苦;学会坦然,你就会在遭遇挫折时收获一份执着,在获得成功时保持一份本色。常言道:“被恨的人没有痛苦,恨人的人却终将遍体鳞伤”。有句谚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人活着就要想开一些,“人生在世谁无过,容人之过容自己”。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六尺巷”的故事:说的是清康熙年间,一个人和邻居为建房地界发生纠纷,就写信给在京城做大官的儿子,想让儿子出面打赢这场官司,但他的儿子只回了一封信,信上只有一首诗:“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个人看了儿子的信就释然了,没有再打官司而是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那邻居看了受到感动也自动让出三尺,两家互让步竟让出一条“六尺巷”的佳话。这个故事就说明人生在世别太计较恩怨“退一步天宽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古诗曰:“日朗清风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村,旁人不解我心乐,将笑偷闲学少年”。在人生的旅途上总会经历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和恩恩怨怨,不必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听人说:“伤害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记住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你‘回念’它一次,它就伤害你一次”。为什么要自己伤害自己呢?我国科学工作者对全国各地长寿老人的调查结果表明,性格开朗、心态平和是他们的共同性格特点。老年人要想获得平和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宽容、豁达,给记忆装一层滤网,滤去过去的不愉快,只留下快乐与自己相伴。

例如,上世纪80年代初,原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同志,高寿92岁。有一次他这样乐观坦荡的描述自己:“我198311月切除了胆囊,虽然没有了胆,却有点天不怕地不怕,可以说‘浑身是胆’。199311月,又把胃切除了五分之四,那时我已经80岁,动这样大的手术,也就‘无所谓()’了,也可以说‘无所畏惧(胃具)’了。快90岁的时候,一只耳朵失聪了,但我‘偏听不偏信’。后来,一只眼睛也失明了,真是‘一目了然’啊。现在,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我是彻底地‘目中无人’了。”

四个有: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几个老友。

有个老伴。是指夫妻白头偕老当然最好,不幸丧偶之后,也应该找个合适的伴。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风风雨雨几十年,磕磕绊绊苦也甜,相亲相爱颐天年。回味人生的甘苦,思索人生的真谛。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能携手共进走完人生旅程的只能是夫妻。妻子是暮年时代的守护神,妻子是如此,丈夫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人越老越需要老伴,正如俗话所说:“满堂儿女笑嬉嬉,不如半路的夫妻”;“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人到晚年还是老伴亲。双方退休后,在家的时候越来越长,互相之间的接触比年轻时多了,而且随着子女的成长和独立,对子女的接触渐少,大部分感情又回到老伴身上;加上双方年老体弱,需要互相照顾,彼此依赖不断增加。老夫老妻在一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儿女再好也不如夫妻相互照应好。即便是再婚的老年夫妻也比子女的照顾要好得多。老夫老妻在精神上相互安慰寄托,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关怀,是其他任何关系所无法替代的。“对对石榴枝枝连,夫妻和好一百年。唠唠叨叨也是爱,老伴话语更香甜。执手相看两不厌,恩恩爱爱永不变。命运相依紧相连,犹如两根二胡弦”。

有个老窝。是指人到老年要有个避寒挡雨的属于自己的家。俗话说:“金窩银窝不如草窝,儿家女家不如自家”。在五星级宾馆,住上一周你试试,没着没落的。天下最舒服的地方还是自己的窝。和老伴儿包顿饺子,或熬点粥,来点可口的咸菜儿,吃得多舒坦!这是多少钱也难买的。有个老人怕自己身后留给子女的房子要交遗产税,于是将房产全部分给了子女。谁想分房之后,子女互相扯皮,把他当作了包袱,谁都不想尽赡养义务,他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后悔极了。像这样的例子可能极端了一点,但不管怎么说,老少之间难免有“代沟”,老年人有一个家,有一个独立的小天地,起码自由自在得多。要记住: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永远不是父母的家。民间有句很富有哲理的顺口溜:“人生在世家最好,男女老少离不了;男人没家死的早,女人没家容颜老;有家看似平淡淡,没家顷刻凄惨惨;外面世界千般好,不如家里呆一秒”。

有点老底。是指老年人手中要有一点积蓄。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也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俗话说:“靠人不如靠自己,谁有不如自己有”。舞蹈史诗《东方红》里面唱到:革命要有立脚点,地是根来抢是胆。我们借用这句话:养老要有主动权,健康是根钱是胆。有积蓄的作用很奥妙,不说可以防备儿女不孝,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点老底子:一是以解燃眉之急,二是心里才能踏实,三是精神上才能放松,四是思想上才会有安全感。有句古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子女花父母的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所以,有点老底,也就是说有钱还是存点好啊,养儿防老不如攒钱防老,攒房养老。老人不到断气时,积蓄、房产不能随便给儿女交出去,该留手时就留手,平平淡淡能长寿。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几个老友。是指有几个情投意合的老朋友。年龄大致相同的老年人,生活经历和人生观基本相同,有共同的语言,相互间更容易进行思想交流。人常说:“人生有友方是福”,这是现今越来越多老年朋友的共识。财富不是一个人的朋友,而朋友有时则是你一生的财富,人人都希望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是可怜的,但有一个真心的朋友是很难的,朋友不在多而在精,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这个道理吧。常言道:“黄金万两容易得,天下知己最难求;舂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己难上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麻友、牌友、棋友、、舞友、散步友、闲聊友等都属一般朋友。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还有的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一首歌的歌词中写到:“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舂常留,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个朋友,多一条路啊!老朋友平时一起娱娱乐,运运动,聊聊天,有事相互帮帮忙,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老朋友还是一座沟通心灵的友谊之桥,当你遇到困难、挫折、迷茫时,它是一副可以依靠、可以伏着哭泣的肩膀;它是一句体贴的话语,无言的声音;它是你悲哀时的缓和剂,激情时的舒缓剂,犹豫时的商谈者,它是你心灵中一方宁静的花园,也是你人生中最大的财富!网络开拓了远隔千里之外的人际交往的平台,能更多地聊天交友。

五个要: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

要掉。是指要放下架子。通俗讲,就是要自我掉价,更准确地说是自我回归,回归到普通人的位置上来。对于原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年人来讲,比如说:有的是厅局级干部,有的是县处级干部,有的是专家、有的是教授、有的是企业家等,这一点非常重要。离退休后,就不要再比职位高低,成就大小,也不要再提当年如何叱咤风云,驰骋纵横。人常说:“智者莫念昔日功,好汉不提当年勇”。由台湾拍摄的《新包青天》片尾曲《好心有好报》中有这样一段歌词:“强出头不服输自寻烦恼,天外有天比你高,大富贵比不上身体好,无忧无虑平常心到老,看得透想得开别爱计较,宽宏大量开口笑,多朋友要比多仇人好,让人一步世界大多了。”因此,对于有地位的老年人来说,必须要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问题和处理周围事物。这样就不会叹息“人走茶凉”,“龙游浅水遭虾戏,凤凰落架不如鸡,狮子脱毛猴来笑,老虎下山狗来欺。”就不会因失落感的困扰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只有心态平和了,心身才会健康。“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这就是自然规律。

要俏。是指穿着打扮要漂亮一些,让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人常说“人凭衣服马凭鞍,三分长相七打扮”。就是这个道理。“爱美是人之天性”,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美法,年纪大了也别失去了装扮爱美之人。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俏”。著名词作家乔羽老先生在《夕阳之歌》中是这样写的“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成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真爱化作一片夕阳红”。一曲深情、深厚的《夕阳之歌》唱出了我们老年人的心声,使多少人为之心动。当然,追求美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千万不要有“上了年纪还讲究什么穿着打扮,有身衣服穿就行了”的想法。老年人衣着漂亮一点,能增强自信心,自我感觉就会年轻了许多,别人也会看到其焕发出的青春朝气。人到老年适度“老来俏”,不仅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现代文明的需要。白发一经染黑,也就显得年轻了许多;胡子勤刮,可使颜面保持整洁,容光焕发。不仅美化了自己,增添了精神,而且也美化了社会,成为一道“夕阳风景”,还有利于社交活动,益于身心健康。正如谚语所说“老要时髦少要乖”。一项针对三千多名老年人的调查表明,注重着装,喜欢“老来俏”的老年人,患高血压、溃疡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要比不善于穿戴打扮低30%以上。由于喜欢“老来俏”的老年人心情比较愉快,而心情愉快时,通过某些激素、酶等生化物质的分泌和调节,血液循环能更加通畅、神经细胞、脏器功能和代谢能力也会处于最佳状态。免疫系统功能和抗衰老能力也会增强。相反,心态不好或情绪波动较大的人就容易寝食不安,心烦意乱,进而影响人的整体功能。这年头世界都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人与人的关联更加紧密,要知道你的穿戴不是你自己的事,那是家庭的招牌和子女的脸面。你不在乎不行,因为有太多的人在乎。你再看看国外的老头老太太,什么花哨穿什么。穿的就是一种热爱生活的心态,都这岁数啦,穿成花瓜也没人笑话了不是?自己喜欢啊!

要笑。是指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时时保持着愉快的心态。有句谚语说:“时常开口笑,寿比南山高”。情绪乐观,地阔天宽;情绪悲观,乌云满天。在日常生活中,对同样的事物,同样的遭遇,在悲观者眼里是云遮雾罩,天昏地暗,在乐观者看来却是风和日丽,别有洞天;在悲观者看来已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而在乐观者看来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位哲学家做过这样的比喻:同样是半杯水,乐观者会说杯子里还有半杯水,而悲观者则会叹息杯子里已失去了半杯水。英国作家萨克斯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人常说:“笑一笑,没烦恼,乐一乐,精神好”。是啊,一笑解千愁。“人生一笑百病消,笑对人生永不老”。笑是幸福的源泉,笑是健康的钥匙,笑是人生的回归,笑是友谊的桥梁。人生在世,放平心态,快乐生活,会使人感受越活越年轻。如果心态好,世界上一切都变得美好。比如我今天很高兴,全心身都很轻松,走到马路上,看到阳光明媚,蓝天更蓝,空气很清新,满大街的人都很高兴,其实我个人高兴就感到世界很美好;我自己不高兴啊,心里很难受,就是山光水色也欣赏不了,山珍海味也没有什么味道。如果说一个人整天忧心忡忡,消极对待生活世事就会加速衰老。开心的笑是治疗任何疾病的灵丹妙药,也是非常有效的延年益寿的方法。老年人只要保持笑口常开的状态,那么就会有青春常在的身心。

要跳。是指要经常活动。常言道:“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有人说:“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适量的运动,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畅达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可以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这正是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停百日要生毒,人闲百日要生病,脑子不用不聪明,身子不练不康宁”。因此,晚上早睡莫熬夜,黎明早起别懒睡,摇头晃脑踮踮脚,踢腿甩臂扭扭腰,打打太极做做操,经常活动寿自高。“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使机体充满活力,还可以调节情绪。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也有人说:“你坐小车我步走,看谁生命更长久。每天步行二十里,百病皆无健身体”。法国医学家蒂素说:“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药物却不能代替运动”。若要健,天天练,健康是长寿的伴侣,运动是健康的源泉。

要聊。是指经常与亲人或朋友聊天,进行思想上和感情上的交流。寂寞孤单寿命短,常找知己聊聊天。家事国事天下事,轶闻趣事当笑谈。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家庭的老年人)一定要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生活,多交一些朋友,多到大自然环境中去寻找乐趣。这就是我们提倡的“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房子的四壁就像个“口”字,人在当中,就是个“囚”字,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囚在家里呢?走出家门,经常和朋友一起,聊聊天,唱唱歌,散散步,或到风景名胜地去观光旅游,都是解放自己,放松心情的好方法。聊天是一种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茶余饭后与家人或与朋友聚在一起,在居住小区的花园旁,河、湖畔,亭、廊下,健身场地等,可以谈古论今,也可以聊一聊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得的信息。如能找有共同知趣的朋友,可以海阔天空的神聊!会让你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样不但能调节情绪,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还能起到防治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作用。

老年朋友们:身体乃是本钱,没有健康,就无法享用人生所有的乐趣;别将名利看得太重,它们都将是昙花一现,如同沙石一般,被冲刷得荡然无存。别以为救命的是医生,其实是你自己,养生重于救命。有一次在街头和一个健康的老者老乡谈起了人生。他说有四个差不多很有意思。人到了五十岁,长得丑俊差不多;到了六十岁,官大官小差不多;到了七十岁,钱多钱少差不多;到了八十岁,老头老婆差不多。人生如梦,岁月无情。经历过舂的希冀,夏的热忱,秋的失意,冬的沉寂,方悟出电视剧《刘老根》药匣子说了这么一句顺口溜:“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最美好的一天。不管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一位老领导退休十几年后总结出四句话:“忘掉过去,不看现在,享受今天,展望明天”。人生就像一张磁盘,烦恼可以删除,快乐可以拷贝。要学会快乐,因为只有开心度过每一天,活的才精彩。要学会知足,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觉得现实生活是多么的美好,真所谓是知足常乐。要学会承受,因为在人生当中总是发生一些突如其来、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别无选择,只是默默地承受,并勇敢地面对。要学会知而不言,因为言多必失。在人生路上,首须看远,人无远虑,近忧必扰。看远不是舍近,不是目空一切,而是紧盯远方,走好脚下,知道取舍,拒绝诱惑,笃意前行;次是看透,不被乱象迷惑,不为浮言困袭,修炼洞世之慧眼,识人之诱心,凡事由表及里,入木三分;然后看淡,花开自然落,云卷有时舒。人都会慢慢地变老,这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我们从一个原点诞生,行走,放射,最后,我们仍会结束于一个原点。活,便是一个原点到另一个原点的主题。有些事,问得清楚,便是无趣。连佛陀都说,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尽,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有时候,难得糊涂,才是上道。活得太明白,累人,累己,累心。曾有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街头随机采访路人,问的问题是“你觉得人这一辈子什么最重要?”结果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回答是“钱最重要”。然后他们来到医院对医院的病人和家属也是问同样的问题,结果是百分之百回答“健康最重要”。这个调查说明什么呢?很多人上半辈子努力拼命透支身体的去挣钱,到了下半辈子的时候,把以前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捐给医院也换不回来健康。就好像中国的经济建设,初期牺牲环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到经济发展了,环境却破坏了,意识过来的时候发觉把搞经济的钱都拿出来也换不回以前的美好环境。难道身体是一夜之间跨掉的吗?难道环境污染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吗?都不是。疾病是你很久以前的心态情绪、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对身体一点点小小的伤害,而你却忽略了这种伤害,任由这种伤害不断累计的结果。在这个累积的过程当中你有很多机会让身体的损害不在继续,但你却以“很忙啊,身体还没明显不适啊,没钱啊”,等等各种各样的借口而不采取任何措施,等到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却开始哀叹人生,为何上天对自己那么不公平,其实一切都是咎由自取。经济要可持续发展,人的身体也要可持续运作,所以提高健康的意识和日常的保健至关重要。有一首健康观念的打油诗写的很好:“若要与君谈养生,有空也忙。阎王召见命归天,没空也去。健康投资总没钱,有也没有。病倒临头用万千,没有也有”。

老年朋友们:大家含辛茹苦,忙忙碌碌地已走完了人生的大半路程。当今,欣逢太平盛世,幸遇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那样活,应该为自己设计一下晚年的生活。人的生命是不可能乞求数量的,但是可以追求它的质量。我们可以感悟人生,正视现实: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幸福也有不幸,地球上有天灾和人祸,“世界不公平,人生不平等,社会不圆满”;“天上云多日不明,地上山多路不平,河里鱼多水不清,世上人多心不公”。这就是现实,而我们都是平凡之人,不是造世英雄可以改变天下,人也不可能战胜天,我们只能面对现实,改变自己去适应我们所在的环境。用积极的态度去调整不良的心态,提高精神境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烦恼,享受更美满更幸福的生活。明代僧人悟空有一首《万空歌》这样写道:“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近几年来,不少老同志离退休后,用它作为座右铭,来指导自己度过晚年。古人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老年朋友们,要记住金钱难买健康,健康大于金钱;金钱难买幸福,幸福必有健康;生命的幸福不在名利在健康,身体的强壮不在金钱在运动!希望大家要做一个新时代的老人:八十岁的年龄,七十岁的模样,六十岁的时尚,五十岁的包装,四十岁的追求,三十岁的理想。同时奉劝大家还要珍惜生命,人生是一条无名的河,是深是浅,人们都过,人生是一杯无色的酒,是苦是甜,人们都喝,在这匆匆的岁月里,生命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在阳光下,慢慢地绽开,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朵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生活,挑战自我,珍爱自己的生命。前苏联的保尔柯察金有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一生是应当这样度过的,每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笑看人生几多愁,岁月无情霜满头,烦恼付与落花去,松傲青山水自流;过去七十古来稀,今日百岁不足奇,老年人人生白发,就怕愁云布面颊;人生不过三万天,成功失败较常见,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乐最值钱;一中两点三忘记,四有五要记心间,郁郁寡欢使人累,耿耿于怀心易碎;心理健康身体好,情绪稳定疾病少,适应环境病难找,笑口常开寿自高。

 

 

 

 

 

 

关闭窗口